取保候审法律条文

优律 法律知识 422 441

一、引言

取保候审法律条文-第1张图片

取保候审是刑事诉讼中的一种强制措施,旨在保障诉讼顺利进行,同时保障嫌疑人的合法权益。我国刑事诉讼法对取保候审进行了详细规定,本文将围绕取保候审法律条文进行解读,分析其适用范围、程序及注意事项,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法律制度。

二、取保候审法律条文解读

1.适用范围

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六十六条,以下几种情况可以适用取保候审

(1)可能判处管制、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;

(2)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,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;

(3)患有严重疾病、生活不能自理,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;

(4)羁押期限届满,案件尚未审结,需要继续侦查、起诉、审判的。

2.取保候审的程序

(1)决定取保候审

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,公安机关、人民检察院、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案件情况,决定对犯罪嫌疑人、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。

(2)办理取保候审手续

决定取保候审后,公安机关、人民检察院、人民法院应当及时通知犯罪嫌疑人、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、辩护人,并在二十四小时内办理取保候审手续。

(3)缴纳保证金

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九条,犯罪嫌疑人、被告人应当缴纳保证金。保证金数额由决定取保候审的机关确定,但不得低于一千元。

(4)履行保证义务

犯罪嫌疑人、被告人应当在取保候审期间履行以下义务

①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、县;

②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;

③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;

④不得毁灭、伪造证据或者串供。

3.取保候审的期限

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七十条,取保候审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。在取保候审期间,如果案件尚未审结,可以延长取保候审期限,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六个月。

三、取保候审法律条文适用中的注意事项

1.严格把握适用范围

在适用取保候审时,应当严格把握适用范围,避免滥用取保候审措施,侵犯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。

2.合理确定保证金数额

在确定保证金数额时,应当根据犯罪嫌疑人的经济状况、案件性质等因素合理确定,既要保证诉讼顺利进行,又要避免给犯罪嫌疑人及其家庭带来过重的负担。

3.加强对取保候审对象的监管

在取保候审期间,公安机关、人民检察院、人民法院应当加强对取保候审对象的监管,确保其履行保证义务,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。

4.及时解除取保候审

在案件审结后,对于不需要继续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、被告人,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,退还保证金。

四、结语

取保候审是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制度,对于保障诉讼顺利进行、维护犯罪嫌疑人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。通过对取保候审法律条文的解读,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制度,并在实际操作中遵循法律规定,确保取保候审措施的合法、合规。同时,我们还应当关注取保候审制度在实际运行中的问题,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,为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保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