累犯的构成条件

优律 法律知识 681 441

一、引言

累犯的构成条件-第1张图片

累犯是指在一定时期内,因故意犯罪受过刑事处罚,又犯故意犯罪的行为人。我国刑法对累犯的处罚有明确的规定,旨在强化法律的震慑力,维护社会治安。本文将从累犯的构成条件入手,深入分析法律规定的四大要素,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累犯的相关法律规定。

二、累犯的构成条件概述

累犯的构成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

1.时间条件累犯必须是在一定时期内犯罪。

2.主观条件累犯必须是故意犯罪。

3.客观条件累犯必须因故意犯罪受过刑事处罚。

4.主体条件累犯必须是犯罪分子。

以下将对这四个方面进行详细解析。

三、累犯构成条件的具体分析

1.时间条件

累犯的时间条件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犯罪。根据我国刑法规定,累犯的时间条件分为两种情况

(1)一般累犯在5年以内再犯故意犯罪。

(2)特别累犯在10年以内再犯故意犯罪。

需要注意的是,累犯的时间计算从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之日起计算。

2.主观条件

累犯的主观条件是指犯罪分子必须是故意犯罪。故意犯罪是指犯罪分子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,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。故意犯罪具有明显的主观恶性,是累犯制度的核心要素。

3.客观条件

累犯的客观条件是指犯罪分子因故意犯罪受过刑事处罚。这里的刑事处罚包括主刑和附加刑。主刑包括拘役、有期徒刑、无期徒刑、死刑等;附加刑包括罚金、剥夺政治权利、没收财产等。只有受过刑事处罚的犯罪分子,才能构成累犯。

4.主体条件

累犯的主体条件是指犯罪分子。这里的犯罪分子包括已满16周岁的成年人。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,不构成累犯。此外,对于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,我国刑法有特殊的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规定。

四、累犯的法律后果

累犯的法律后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

1.严厉的刑事处罚累犯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之日起5年或者10年内再犯故意犯罪,应当从重处罚。

2.限制减刑累犯在刑罚执行期间,不得减刑。

3.限制假释累犯在刑罚执行期间,不得假释。

4.限制赦免累犯在刑罚执行期间,不得赦免。

五、结论

累犯的构成条件是刑法规定的四大要素,包括时间条件、主观条件、客观条件和主体条件。了解累犯的构成条件,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刑法对累犯的处罚规定,维护社会治安,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。同时,对于犯罪分子来说,累犯制度也起到了强烈的震慑作用,促使他们改过自新,重新做人。